前段时间YY创始人李学凌在他的朋友圈分享了手臂上植入芯片的消息,不过,李学凌植入的只是身体指标的监测器,而不是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那种芯片。
事实上,芯片植入概念在今天听起来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现在有一些国家,其实已经开始应用芯片植入的技术。
在芯片植入人体之前,在一些领域其实早已得到应用,比如在猫或者狗身上植入芯片,以便它们的主人能找到它们。
从2015年开始,瑞典有部分人就在身体里植入芯片了,时至今日,已经有超过4000名的瑞典人在手上植入了微型芯片,这些人只需使用自己的手指,就能解锁办公楼门禁、用信用卡支付、登录健身房等等,在2017年人们已经可以使用微型芯片来购买火车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微型芯片可以做更多事情。
负责研发这种芯片的,是一家名为Biohax International的公司。该公司介绍,芯片使用的是近场通讯技术,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这种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信用卡、智能手机、门禁系统等等。
NFC微型芯片大约只有一粒米大小,植入人体的过程也非常便捷。就像疫苗注射一样,用芯片注射器将NFC芯片植入用户手中,用户只感觉到轻微的刺痛,芯片植入完成后,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相关应用,对芯片信息进行个性化设置,就能实现它的大部分功能。
NFC芯片是一种被动的通信设备,不包含电池、跟踪系统或任何GPS功能,只有当用户主动与其他信息终端接触时,才会激活它。NFC芯片本身其实相当于数字钥匙链,起到解锁功能,植入身体后,它们无疑会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想想你出门再也不用带各种各样的钥匙或卡,只要挥一挥手就能通行,不用手机就能支付,多潇洒。
不过,芯片植入人体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首要问题就是个人隐私保护,尤其是芯片中的个人信息存在被盗取的风险,此外,芯片植入还可能引起免疫系统反应。但是,支持者认为,芯片和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并没有区别,两者信息泄露的风险是一样的,既然人们能够接受智能手机,为什么不能接受芯片植入呢?
时代的发展趋势显而易见,我们已经处于信息时代了,智能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也已是人体器官的延伸,数据终端离人类越来越近,那么,这种芯片植入的方式,会不会是注定的最终发展形态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今天就到这里,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