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日本国内响起了对健康食品安全的新一轮警钟。据日本国家广播公司NHK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第二例因摄取含有“小林制药”公司保健品中的“红曲”成分而死亡的案例,此外,因此原因入院治疗的人数已飙升至106人。面对此次事件,小林制药公司立即呼吁消费者停用受影响的产品,并于3月24日通过其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停止使用红麹胆固醇颗粒及自主召回的通知》。
红曲,这一在中国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食品成分,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与医疗领域,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健康问题?
红曲的历史与应用
红曲,又称红麹,是一种通过紫红曲霉菌(Monascus purpureus)发酵大米而制得的天然产品。在中国,红曲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其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的功效。传统上,红曲不仅被作为食疗成分,还被用作天然无毒的食用色素,给菜肴或食品赋予独特的红色外观和风味。红曲中富含的酒香,使其成为酿酒和酿醋的优选原料。
科学研究揭示了红曲的新价值
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科学家在红曲的研究中发现了莫纳可林K(Monacolin K),这一发现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开辟了新天地。莫纳可林K具有显著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的能力,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相同。经过深入研究,1987年,以红曲为基础开发的第一代他汀类降脂药——洛伐他汀诞生,并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此后,红曲及其有效成分莫纳可林K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保健品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然而,随着红曲在保健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小林制药此次召回事件,揭示了在保健品领域,对于有效成分的控制和管理存在严重的漏洞。据报道,受影响的保健品中红曲成分的剂量可能导致消费者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肝脏损伤等,从而引发死亡案例。
红曲的历史和应用展现了传统食品成分在现代医疗和保健领域的巨大潜力。然而,小林制药保健品引发的健康危机也提醒了我们,在享受这些传统成分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严格的成分控制、安全测试和合规管理同样不可或缺。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时,更应关注产品的成分信息和安全证明,以确保其健康不受威胁。对于保健品生产企业而言,保障产品安全,守护消费者健康,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