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存款和新增居民部门贷款均在减少,市场上对此现象的解读多种多样。其中,不少机构将其归因于居民集中利用前期借贷资金和自身存款进行贷款偿还。与此同时,楼市的恢复速度远低于预期,居民加杠杆的意愿并不强烈,而存款的负增长又可能是由于部分居民选择将存款转投理财市场。
楼市降温或是存贷双降的重要原因
楼市的“双降”是指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同比增长率均在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同比增长仅1.1%。而7月的销售、供地数据更是双双陷入“冰点”。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一种观点认为,楼市可能会进入一个低迷期。对于银行来说,这可能意味着需要主动调降存量房贷利率,以降低居民的财务压力。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这可能意味着需要调整限购、限贷政策,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楼市的调整可能正是它所需要的。楼市的过热不仅可能导致资源的错配,还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我们需要重新定位房地产的功能,把它从投机的工具转变为满足居民住房需求的工具。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楼市进入一个低迷期,也不会对社会经济构成威胁。
部分居民寻求替代楼市的投资渠道
与此同时,债市的“双增”是指7月份的理财规模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都在上升。这表明,随着楼市的调整,一部分居民可能已经开始寻找其他的投资渠道,而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债市。
居民消费在结构上可能正在经历一种转变,即从房地产转向其他投资渠道。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银行的角色十分重要。他们需要通过调整政策和利率,以促进这种转变的顺利进行。同时,他们还需要引导居民理性消费,避免出现新的资产泡沫。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的理性和多元,将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